长江里,在一个能连续钓到数条【一两以上】小鲫鱼的钓位,一定会有大鲫鱼存在。
有一两个头的,肯定会时不时的起个二,三两的,是不是?
运气好一天能碰到两三个半斤的,甚至七,八两的。
但如果这钓位都是不到半两的【麻将鲫鱼】,则这个地方轻易不会有大鲫鱼了。
不光长江里,恐怕黑坑里都如此。这是它的普遍规律。
大的就跟大的玩,小的就跟小的玩。乱军中想取上将首级,难。乱军中有几个上将?
战场上通常只能杀小兵。你要是和刘备军团干上了,一水的都是四川兵。
咋地你嫌不够挑战,那你去打宋江的山寨啊,那个个都一米八五的。
在鲤鱼吃食的季节里,有大鲫鱼的钓位也经常会有鲤鱼路过。
大鲫鱼和鲤鱼是走相同的鱼道。但有鲤鱼的地方不见得有大鲫鱼。
这个定律的关键是:窝子里必须能钓到数条一两以上的货色,才有大鱼高概率。
前面我们曾经说到草,禾本科的草。
江里的草的概念,可不是湖里那种蜈蚣草,金鱼藻,水葫芦,浮萍什么的。
它就是岸边生长的野草,被淹了。
那么为什么是选择在禾本科的草周围钓鱼呢?
因为它下面对鱼来说“有内容”。是有意义的。
而且对于挂底丢钩一事尤为重要。
严重需要回避的几种地形:
1,岸边为大面积的人工水泥斜坡,或用水泥石头进行表面处理的倾斜河岸。 这种地方一般是江边的生态公园修筑的玩意,或者是旧社会容易出事的急流码头, 现在改造加固了。典型的如咱武汉的龙王庙。。。。。。 人工环境,岸边没有天然泥沙的存在,寸草不生,下面全是沙砾碎石, 因此导致水质太过清澈,人影目标太过暴露,没有休憩掩体植物, 没有泥,没有草,当然也就没有蚯蚓,没有虫蛹,没有天然食物,鱼来干鸟啊? 此类地形即使有鱼,也是涨水以后来几个喜欢石头的旁皮而已。 船丁鱼倒有,(船丁爱高氧洁净的水质), 但,基本上没有鲫鱼和鲤鱼存在的,除非岸边有很旺盛的野草。
2,频繁搬运货物和走人发出巨响的码头左右。 此类地形由于过于人声嘈杂(长期的),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鱼存在, 即使地形看起来很完美。
3,除了沙子和泥巴寸草不生的大面积光秃河岸。 这种地形,就是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地形。 一般都是极其缓的平地,坐在沙滩上抛满竿不见得能有50厘米。 此类地形,即使淹水漫滩了,鱼也没有什么可觅食的,没吃没喝的。 更缺乏基本的风景美,人都不想呆,况鱼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