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里也要打窝子才行的!!
窝饵要选重的沉底性好的能快速到底的,用麸皮豌豆粉之类的玩意是完全不行的,
流水一洗瞬间就没有了。
以丁香,山奈泡38度枝江大曲酒,加以蜂蜜,VB2泡大米,是很灵的窝料。
普通吧?常见吧?但就这5种东西的组合,在长江里却完全足够了而且攻大鱼的效果很好。
其他什么桂皮,排草,五香八角,天山雪莲灵芝人参一概都不需要。
酒泡大米,是江钓鲫鱼鲤鱼的重要窝料,主诱鲫,鲤,船丁。
但白条,草鱼,鳊鱼,柳叶鳊鱼,黄颡,旁皮,都吃这个米。
(我全解剖过,不信我明年可以上图)
酒米快速沉底后,虽然也会被水流冲着走,
但大米本身的梭形构造比较能化解水流对其的冲击。
在有持续水流的地方,江里水底的泥底表面也通常是不平整的。
这种地方的泥底也通常比较硬,(表面游离的软泥都被冲走了,剩的是硬泥)
而且表面有很多大小坑洞(镶嵌在泥里的小石头被洗掉后形成的)
又有草根,烂树桩,米一旦被冲到这些大小坑洞里,草根树桩间,就停留下来了。
不管水如何流,左流右流还是原地转圈,这东西都跑不远。
窝子会维持在1-2平米的范围内。
水左流米望左跑(跑不远),下游的鱼若零星拾得后,会逆流从右找过来,水右流反之。
江边流水多有小洄流,所以冲到右边也不怕,一会的功夫,水流变了,它又会冲回左边了。
窝子总会在钓点附近转来转去,即使窝子散的比较开,
这一条边相对于无窝子的水域留鱼更好,即使鱼不集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水流不急时的续窝来进行二次集中。(后面会谈到二次集中)
补窝子:
流水窝子要在两个情况下即时补。
岸边的小水流,时快时慢,它的变化是江中间大水流的经过而造成的,
大流一股股的变化,快慢间隔总有个10来分钟,至少5分钟吧。
所以小水流也是有几个变化趋势的。
具体说,
1::不流突然变流(不走漂突然走漂)的【一开始】的时候可以撒几把。
这时候下游不远处稳水区的鱼,会突然被变化的水情被迫重新活动起来,
顶流而上而经过钓点。这个时候补的效果是最好的,能“招新鱼”。
水变流起来以后,一般有10来分钟都是一样的情况。中间的时间就不要撒了。
中间时间撒的话会把已经进钓点区域的鱼弄跑,水急的时候,米撒出去都望下游走,
本来已经进入正窝范围的鱼。看见水上来了新食往下走,又往下追食就乱了...
2.流水突然变的很不流的【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补窝子。
同理,很不流的时间也会有10来分钟。
这个时候一开始就把窝子补进去,它存留在正窝钓点里的量会大一些。
在刚才的急流时顶流游动的不咬钩鱼这时候也会停下来,顺便吃点什么。
这个时候如果窝子里刚好有食,正窝聚鱼的可能性将大一些。
但不流的这段时间,中间倒是可以反复多补,以鱼无口少口多补,鱼多口不补为原则。
(“下游”是相对于水流方向来说的,不是长江东去的下游。)
个人以为,江中钓鱼,特别是鲫鲤,除了一些特殊情况,是必须要打窝的。
钓大江鲫和鲤鱼并不是单靠所谓的“守”和“运气”。守株待兔能轻易守得来个什么呢,
要主动出击。窝子里没有内容,光靠几个搓饵是不太行的,大鱼来了也是根本留不长的。
前文说过,江钓鲫鲤打窝以液体传味,才能进行快诱。要想多诱鱼,窝量必须足。
江钓不怕你打的足,只怕你打的不足。
江边经常有人看见我一把一把的撒酒米,揶揄道:“么打了,喂饱了。”
喂饱了?我在地上放100个馍馍,中间放一盘正宗北京烤鸭。
我想你要是个正常人也会直奔烤鸭了吧,何况是低等生物的功利性本能。
以目标鱼鲫鱼来说,当窝点里出现了更好吃更对胃口的红蚯蚓的情况下,
鲫鱼当然会暂时扔开酒米直奔红蚯蚓了。
如果是目标鱼鲤鱼,窝子少了更加留不住。
打窝要打提前量。
什么是二次集中呢?
就是利用小型鱼类(鲫鱼也是)喜欢追饵的天性,
用视觉补窝来进行的二次聚鱼的方法。
深水请勿打重窝。(典型如武汉四唯码头)
江水中3米以下的深度垂钓,可打重窝。
而3米以上4到5米的深度,建议不要打重窝和手抛散落饵,只可先试探性打窝。
因为水太深的地方毕竟流速会偏快,又或有暗流。
窝子下落就带角度,这个行程过长的话,窝子和铅坠的比重差别很大,
铅基本是直着掉,而窝子是斜着跑,水越深,落底点的两者偏差越大。
窝子越重,很可能越没有鱼,甚至给别人打了窝。
四维码头就是这种地形的典型代表,水很流很深,孤饵钓鲤鱼,打窝当空军。
因此深水打窝,最好的方式正常大小的搓饵狂抽30来竿代替打窝。
这个时候台钓的打窝方式反而是非常可取的。
这样可以保证水底有一定的饵料而且在正确的位置。
注意:不要企图在铅坠上包大团饵抛满竿打窝,大团饵和正常饵的落点也是很不一样的。
江河钓之流水打窝
留言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