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钓组”其实并不神奇,制作起来也很简单,只要想到、搞清原理及如何使用就成。         1)制作:         线牵好钩,在钩上方的线上圈上(5公分处左右,适当压紧但不咬死,稍加力可移动铅坠)铅皮适量重(大于设定示漂及以下所以浮力重),穿上一串星漂,穿星漂时,为使钓组能适应不同深浅窝,在每粒星漂的下方串入一粒太空豆,便于钓时不同窝示漂的快速定位。设定哪一粒为示漂星,要求示星漂与它上面的那粒星等色并等大。我的钓组0.4号高强度线(能受4斤重)、5号伊豆钩(半斤大小鲫直飞基本不跑鱼)串三星(椭圆形泡沫散漂。不要棒形,它有视觉上的死角),一小二大,最底下为小星(第一号星)、二大星为同色(大红),设中间星(第二号星)为示漂星,最上粒星为比较星(或将来的钓浮星)。         2)调试:         (1)准备工作:取出调漂筒(100公分高较好)倒入水,调试钓组的钩上牵另一细丝(细丝上也加铅坠,使线沉底,以不影响钓组的浮力),将钓组放入筒内,此时一定是坠和钩全躺在底上,将示漂没入水下10公分以上,将水上漂拉离示漂并保证绝对横卧于水(不影响钓组的浮力),         (2)实施调整:不断剪去铅皮,反复调试钓组状态,当铅坠离底、钩上线成弯曲状时,开始精细修剪,再不断地修剪去铅皮,直到铅坠与钩在一直线上,坠与钩中间的线笔直,钩直立在底上(钩背触底),这时基本算调好了。         (3)上浮校验:接下来用手拉那根牵在钩上的细丝,将钩拉离底2-3公分(模拟鱼抬头),看示漂是否会慢慢上升,如能上升,调漂真正完成。不然继续修减铅皮(极微量),直到示漂能上升为止。         (4)下沉验证:将提钩细丝解掉,然后将钓组反复从水面上放下去几次(有时会出现由于示漂漂顶的水张力而使钓组沉不下去,可用手顶一下),每次钓组都应该会慢慢下沉,直至钩背触底(不要担心钓时沉不下去)。         3)施钓         (1)找底。钓上挂饵找底(最好有一定比重的,蚯蚓或红虫与水的比重差不多),调好示漂位置(一般示漂在水下5公分之内)。         (2)验证钓组。空钩,再抛入同一点,如果示漂在同一位置,则钓组验证好;如果示漂能没入水下,但不到位,如果钓饵是有一定比重的饵(如米粒),则也验证好了;如果是蚯蚓、单根红虫挂钩,则挂好后再试,如果也能到位,则也可不需要处理;如还不能到位,则剪一丝铅皮绕在铅坠上的钓线上即可;当然,如果示漂沉不下水,说明塘水的比重严重偏离家里调试用水的比重了,必须处理,方法同上。         (3)提竿时机:见示漂上升就提竿,这是本钓组特殊之处,也是钓组主要的提竿时机。如何观察?水下漂与水上漂选用同色漂,目的就是将水上漂当作颜色比较漂用,水下漂在水下,上面看一下通常要暗一些,随着水下漂不断上升,其颜色不断变的鲜艳(当水下漂上升到水面,就与水上漂同色了),只要看到这一颜色变化过程就可提竿了。         (4)其它提竿时机,示漂上升到水面,提竿是当然的;水上漂拉没,当然也该提竿了。还有一个提竿时机,即本钓组实际上也具有的“台钓钓组”吸口下顿信号,只是没有“立漂”进行放大而意。仔细观察,示漂在上升之前有一个暗漂过程,此为鱼的吸食过程,是个“下顿”动作,此时提竿也能得鱼,只是命中率没有“上升”过程高,而且我们也不想追求这一、二秒的效率而降低了获鱼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