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黄尾、黄片、黄姑于、红黄尾、黄板、黄昆刁。       <形态特征>一般体长2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40厘米。体重250~400克。体长,侧扁,背腹部隆起,呈纺锤形。头尖。口小,下位,横裂,下颌具角质边缘。被薄而圆的细鳞。侧线鳞62~68。腹部在肛门前方有不明显的棱鳞。背鳍第1、2鳍棘粗壮,第2棘尖长。背微黄色,体侧及腹部白色,背、胸、腹、臀鳍鲜黄色,尾鳍艳黄色,深叉形。       <产地、产季>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也是江南一带重要的养殖品种。       <经济价值>生长较快,为江湖中一种常见的中、小型鱼类,天然产量丰富,为普通食用鱼类之一。 食性:黄尾鲴仔幼鱼阶段的食性是随着鳃耙和肠管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体长11.8-12.3mm,鳃耙形状开始分化,肠呈l一2弯曲,仔鱼吞食小型枝角类,主要是裸腹搔;体长15.8-17.4mm,口端位,鳃耙成筛网,肠呈4-8弯曲,前肠膨大,主要食物是腐屑,摇蚊幼虫,“水华”型的裸藻与蓝绿藻。体长18mm的幼鱼,口下位,鳃耙与肠管进一步发育,幼鱼转入底栖,其前肠内含物主要为泥沙、腐屑、摇蚊幼虫,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黄尾鲴成鱼的主要食物为大量的腐屑和极少数的着生硅藻、颤藻。成鱼食物营养价值很差,其总N含量为0.372%,有机质为4.8%,每克湿重的热值为146.35卡,成鱼周年摄食,摄食量大,这是黄尾鲴摄食的特点。        <生态特征>:黄尾鲴是淡水生长的中小型鱼类,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体长稍扁,头小、尖,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一横裂,下颌有一发达的角质边缘;背侧灰色,腹部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和底层着生的藻类,池塘养殖可投喂糠、麸。最适生长水温22℃-24℃,耐氧能力近似白鲢。在自然界中,黄尾鲴1龄鱼可达100-200克,性成熟期为2龄,繁殖季节在4-6月份,亲鱼集群溯游到浅滩产卵。        <垂钓技巧>: 纯属班门弄斧,垂钓该鱼时注意,此鱼喜浑水寻食,故打窝时要加入塘边土,比例为诱饵:土=1:4,一次打足,中间可补入鸽子蛋大鲫鱼饵3-4块续窝。子线0.4-0.6即可,选软杆,3.6-4.5,此鱼劲道较大,比同体重鲤鱼手感好许多,呵呵,钓起来最过瘾。         我第一次钓到此鱼是无意中钓到,后专门去钓过几次,最多一次3小时5斤,呵呵,过瘾。饵料以蚯蚓为最佳,鲫鱼饵次之。如果嫌蚯蚓难挂钩,那就用鲫鱼饵料,像心随飘动那样,用腥饵。我试过几次,效果不如蚯蚓,呵呵,蚯蚓最好是自己养的,用苹果养的那种是效果最佳的。千万不要用那种特腥的蚯蚓,否则,你就等着洗手吧,鱼是钓不了几条的,它根本就不吃。                  我们这里的据说是网箱养殖后效益不明显,全部放到水库里自己繁殖的,鱼肉特细腻,呵呵 ,俺们家领导最喜欢吃,刚好给了我个机会。             钓的时候一定要耐得住,此鱼属群居,以来就是一群。你要碰上那一群,你就等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