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活蹦乱跳的鱼儿跃入水中,昨日,沁河河口村水库增殖放流活动在济源正式开始。当天,共计有5万尾鲤鱼、鲫鱼等本土鱼种放流到省重点工程沁河河口村水库。
      据介绍,沁河作为黄河的一级支流,其既易干涸又易暴涨,历史上多有决口泛滥。由于沁河缺乏控制性水库工程,沁河下游及豫北平原的防洪和水资源问题十分突出。
     2008年,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沁河上第一座控制性工程河口村水库一期工程在济源市河口村正式开工。经过7年建设,目前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高峡平湖靓姿初现。


      为有效维护这里空中、山上、陆地、水中的自然生态链,河口村水库建管局和济源市共同实施了这次增殖放流。记者了解到,为了便于鱼苗成活,此次增殖放流的品种主要为适合在中原地区和太行山区生存的鲤鱼和鲫鱼。
      “这些鱼成活后,将担负起净化起水库水质、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区域内自然界食物链等重任。”河口村水库建管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计划,今年将按不同季节共增殖放流80万尾鱼苗,品种也将逐渐增加到鲢鱼、鳙鱼等品种,以有效保护水库库区和南太行山区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