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秋末冬初的天气变得温暖,昼夜温差偏大,这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活动、觅食和水位的深浅变化。鱼类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趋温性又促使鱼类追温活动。
  为了适应昼夜不同的水温,鱼类不得不在不同深度得水域频繁移动,寻找适合自身体温的水域,以求生存。
  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可一场接一场的秋雨过后,气温没下降多少,气压却明显降低了。
  笔者家中鱼池中的鱼,自“立夏”就没出现过浮头的现象,晚秋却多次出现浮头,即便下雨也得不到缓解,这就是气压低导致水体缺氧所致。

   晚秋后,一路南下的西伯利亚寒潮与副热带高压暖湿气流相遇导致雨水增多,但后者势头强劲,压倒入侵的寒潮,因此降温是不明显的,鱼还不会进入深水区。
  所以,此时钓者出钓应选择沟、汊、湾、滩等水位较浅、有稀疏水草的地方,以及含氧量高的流动水域为钓点。“非常”时期,钓深与钓浅的鱼获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秋末,如果气温保持高位运行,或遇阴雨低压天气,往往会出现鱼口很小或离底截口的情况。
  此时,钓者要根据鱼情的变化随时调整浮标的大小和钓法。钓底无口时,就要及时钓离底,但不能钓得太高,可从离底5厘米处开始钓,鱼一般会在离底5~30厘米之间的区域活动。
  初冬季节,若气温、水温降幅不大,钓者可在山区向阳避风的小型水库钓水深1.5米左右的浅水区,不仅能钓鲢鳙鱼,还可以夜钓。
  但要注意的是,晚间水温会有所降低,要钓得深一些,饵料的味道要比白天时稍微浓一点,最好使用“肉夹馍”钓饵,即在饵料里面加入部分红虫,鲤鱼、草鱼和大鲫鱼都喜欢。如果遇到强冷空气入侵,就不能在浅水处选择钓点了。
   在小水域垂钓,即便到了12月份,最低气温降至-3~-5摄氏度时,2米左右的浅水处仍有鱼咬钩。这主要是空气导热快,而水体导热慢所引起的。
  一般来说,水温要降至和气温基本一致,至少需要40个小时的时间,而野外的水库所需时间更长,这就为我们降温后钓鱼留下了充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