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早晚,弃正午
相信常常在水边垂钓的钓友们都知道,适合鱼类生存的水域温度是最好是维持在25摄氏度左右,当水温低于10摄氏度或是高于30摄氏度时,我们的大多数目标鱼就会进入厌食或是停食状态。
夏季的早晨气温和水温大多相差不大,基本维持在20至26摄氏度左右,而如果遇到闷热天气时,夜晚的水温由于空气湿度大而导致不会降温太多,有可能会处在20到30摄氏度,这水温条件下是非常适合鱼类生存的,它们会表现的非常活跃。
夏季钓鱼时,鱼类在一天当中会有两次高密度的摄食高峰,日出时分鱼儿开始活跃,会出现靠近岸边连续摄食的现象;而到了上午8、9点之后,由于日光持续强烈照射,浅水区域的水温会迅速升温,鱼儿的摄食欲望也会随之降低,它们会本能的潜伏到深水区域躲避。
所以说夏季钓鱼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两个黄金时段,千万不要盲目的全天垂钓,因为很容易损伤身体而鱼获寥寥。
二、弃水生植物茂密处,选钓明水
水生植被对于鱼类而言确实是天然的避风港和食物补给站,这里长期会有非常丰富的微生物供给鱼类觅食,而且体型较小的鱼类很喜欢藏匿在水草茂密的地方来当作巢穴。
其实鱼并非长期停留在水生植被茂密处的,比如夏季夜钓时,我们在选择钓位时可要尽量选择明水钓位了;
尤其是当我们想要钓大体形鱼类时更要躲避开这些茂密的水草区域,因为它们很容易在遛鱼过程中造成极大的障碍。
我们的一切对象鱼都生活在水中,它们离开食物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但是却离不开氧气。
夏季多雷雨天气,每当雷雨天气即将到来时,天气会变得非常闷热,伴随的会出现气压低、空气湿度大、气温高等等问题,这都会导致水溶氧量降低,水体不能充分的补充氧气,而鱼类会感到烦躁不安,要么会上浮到水域的中上层停食,要么会藏匿到深水区域或是氧气相对充足的区域。
而每当夏季的雷阵雨过后,水域情况又会变得截然不同了,因为水环境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时气压会升高,而且由于新水的注入,导致上下水层产生对流层,水温会随之降低,而且会将水中上层的氧气带入到下层;与此同时雨水还会把岸上大量的天然食物冲到水里,昆虫、草籽、粮食等等,这会在岸边形成一道天然的食物链。
此时无论是从天气、水情、环境等几个方面来看,都是有助于鱼类活跃度和摄食欲望提高的有力保障。
在上面几条原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水溶氧量的重要性,那么静水环境下由于水分蒸发量大,水温升高变快,水体的含氧量会急剧降低,加之水底物质的持续假发酵,会使得整体水质发生恶性转变,此时开始不适宜鱼类生存。
同时静水中的浮游生物繁殖速度通常较快,水色会出现深绿色或褐色的状态,这使得空气中的氧气更难与水体发生交互,很容易出现严重缺氧的问题。所以此时的鱼类会远远避开上述水域,如果我们在此下钩垂钓的话,收获就不言自明了。
另外就是盛夏季节一定要找风天垂钓,原因无外乎还是出自于氧气交互的原因,即使风天会给我们抛竿造成不小的麻烦,但是相信在频繁的鱼口动作之下,这点点困难已经显得非常渺小了吧!
盛夏季节四个钓鱼技巧
留言 (0)
评论